下次去街機廳的話,一定要在Game Over了以后為自己取個有意思的名字呀!
街機游戲從來就不是讓玩家只通關就完事,而是鼓勵玩家獲得高分。小時候玩過紅白機64合1卡帶的玩家們,想必都十分熟悉“低K游戲”這樣來源于街機的標題畫面布局,畫面上總有一個顯眼的位置告訴玩家 Hi-Score是多少。開創了美國和日本街機黃金年代、引領STG風潮的《太空侵略者》,就很直白地在標題畫面上引導玩家:擊落不同敵人可以獲得不同的分值,為了獲(duō)得(tóu)高(yìng)分(bì)而戰吧!
玩家得分對于當年沒有多結局、豐富的內容以及獎杯成就系統的街機游戲來說,就意味著可反復挑戰。要不然街機廳老板要用什么手段讓你多投幣呢!
有了高分,自然就有競爭,高分榜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費盡所有幣打通游戲的滿足感不言而喻,可是,懟游戲幣并不一定能帶來高分:有的游戲在續幣接關時會在分數末尾+1分,手殘玩家續了多少幣一目了然(大部分游戲計分都是100分起跳,個位數都是0);更直接的則是會在續幣后直接清零分數,少俠請重頭來過。
幾十年過去了,街機游戲發展到現在,仍然把得分放在非常重要甚至嚴肅的位置。行業雖然沒落,但并不妨礙死忠粉絲們不厭其煩地摸索游戲機制里一切可以提高那怕幾千分的門道,利用Combo、隱藏道具等再進一步,打破紀錄,會被視為無上的榮耀。
正因為如此,最近發生了初代街機版《大金剛》高分紀錄保持者 Billy Mitchell 因為作弊而被游戲紀錄社區 Twin Galaxies 除名的大事件,社區仔細分析了慢放錄像中游戲畫面的活動塊、背景,發現生成方式與街機基板不一致,經過數月的討論、查證最終做出懲罰。這足以證明,高分對于街機游戲死忠來說幾乎就意味著生命。
作為普通玩家的我們,大多數時候只能在Game Over倒數幾十秒時沮喪地輸入自己的大名,這時你有沒有留意過,在游戲出廠時本來放在高分榜上,又被大家擠出屏幕外的都是些什么名字?
在高分榜默認取名這個小問題上,不同的廠商和開發組作風不同,有敷衍了事的,也有認真對待的,他們可以大致分為幾個流派。
代表:彩京《打擊者1945 II》、西武開發《雷電》
《打擊者1945 II》《雷電》這兩款非常經典的STG游戲,開發組懶到連高分榜里的名字都不想取,分別以“點點點”和“杠杠杠”敷衍了事。如果這倆游戲的高分榜能互動一下的話,說不定還能拼出句不可描述的摩爾斯電碼。
代表:Data?East《原子超人》
這類游戲高分榜上的名字就跟懶得取名的玩家隨便按的一樣,依照AAA、BBB、CCC來排列,當然,相比前面的直接復制、粘貼“點點點”稍微好一些。
《原子超人》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道德爭議,因為游戲名字中的單詞(Atomic Runner Chelnov)與發生核泄漏事件的切爾諾貝利(Chernobyl)相近,另外,游戲標題畫面里有鐮刀、錘子、自由女神像,故事背景也是核電站爆炸,這些冷戰元素都讓人覺得制作和發行方是在發災難財。以至于后來移植到MD時,游戲被迫做了大幅修改。
代表:CAPCOM《吞食天地》、IGS《三國戰紀》
這兩款同為三國背景的動作清版游戲,直接用公司的縮寫作為高分榜上的默認名字。更巧合的是,兩款游戲都在高分榜中用各路將軍的頭銜為玩家作排名,也算是給游戲印上了濃濃的中華印記。
代表:NAMCO《超級吃豆人》、Universal《嘟先生的城堡》
公司名太長不好縮寫怎么辦,咱們來玩出花。以上兩款游戲都是用高分榜名字豎排出公司全稱的典范。前者大家很熟悉了,后者是Universal在上世紀80年代的系列作品《嘟先生》中的一作。如果你當年收集過Neo Geo游戲的ROM,很可能見過這個系列的一款復刻作品《Neo嘟先生》。
代表:CAPCOM《1942》
如果高分榜上打出公司的名字都不足以宣誓主權的話,CAPCOM的STG名作《1942》還告訴玩家:我標題畫面要有版權信息,高分榜我照樣也要有版權信息!
《1942》高分榜上拼出的字樣是“卡普空版權所有”,如此這般防范盜版,吃相不太好看啊,儼然一副“我全都要.jpg”~
代表:KONAMI《宇宙巡航機》及絕大部分主流游戲
可能考慮到大部分玩家并不能打通游戲,看到職員表,開發組把自己人的姓名縮寫放到了默認高分榜中,這其實是大部分主流街機游戲的做法。
《宇宙巡航機》就是這么做的典型,而高分榜第一名為什么是57300分,也是有來頭的——5在日文中讀作“go”、7讀作“nana”、3可以讀作“mitsu”,連在一起的話就是“GONAnaMItsu”,非常接近“KONAMI”的發音!
《宇宙巡航機》的玩家取名系統算是當時街機行業的一股清流,標配3個字母,還支持選擇性別和星座。頗有一番戀愛養成游戲甚至是速配相親的味道,不知道當年有多少小孩兒幻想著自己能與高分榜上的水瓶座女孩兒在機廳里偶遇呢!
代表:NAMCO《鐵板陣》、SNK《TNK III》
日本人名字太長,所以一些支持更多取名字符的基板就占有先手了?!惰F板陣》《TNK III》這兩款游戲最高支持多達10位的字符,所以開發組成員就毫不客氣地把自己的名字基本完整地寫了上去。
縱版卷軸STG的開拓者之一《鐵板陣》的高分榜上,排第一的自然是NAMCO前身、中村制造所的創始人中村雅哉,《鐵板陣》的制作人、“游戲之神”遠藤雅伸以“Evezoo End”之名排在了第三位。
SNK射擊游戲《TNK III》的開發組就更進一步,除了把名字寫進高分榜,就連標題Logo都不放過,把游戲標題畫面反色過后,他們的名字清晰可辯。
代表:CAPCOM一眾CPS游戲
這個流派的成員大家可能最熟悉了,就是國內盜版最多的CPS1基板游戲,例如《吞食天地II》《恐龍快打》《懲罰者》等等。它們繼承了《吞食天地》和《1942》的精神,把自家公司和基板名稱打在了高分榜里,這幾個名字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CAP、COM、C P、SYS、TEM。
代表:CAPCOM《翼人傳說》、JALECO《GUNBARE!游戲天國2》
既然有給自家公司、自家基板打廣告的,就也有給自家其他游戲打廣告的。
《翼人傳說》就毫不吝嗇地為同時期的其他卡普空自家游戲打起了廣告,包括《1942》《戰場之狼》《魔界村》《Z地帶》等等。有趣的是,即便是擅長“炒冷飯”的CAPCOM,這些游戲當中也就只有《魔界村》算活到了現在,不知道當時的制作人現在來看這些廣告是什么樣的感覺。
《GUNBARE!游戲天國2》是JALECO模仿KONAMI的《Q版沙羅曼蛇》推出的惡搞類縱版STG,集合了JALECO眾多射擊游戲作品的元素,包括FC合卡里肯定會有的《變形戰機》《火鳳凰》《殺戮戰場》《都市碰碰車》以及《趣味戰機》《笑傲豬群》《桃子120%》等等,而第一關的高分榜上面列出的正是這些游戲的名字,其他關卡的高分榜上還有更多本作角色以及其他JALECO游戲的名字。
“游戲天國”系列在“惡搞”的基礎上將玩梗發揮得淋漓盡致,腦洞之大、關卡設計之奇葩,堪稱一款“糞作”也不為過,只有玩過的玩家才會有那種“WTF”的體會。
代表:東亞企劃《雪人兄弟2》
《雪人兄弟2》這款《泡泡龍ACT》類型的游戲可以說是非玩家也喜聞樂見的了,我第一次見它還是在有線電視臺的聲訊節目里,觀眾可以打電話進去用電話鍵盤玩游戲——這可以算是游戲直播的雛形。
不過,可能國內大部分玩家見過的都是歐美版本的《雪人兄弟2》,也就是有4個朋克小孩大頭照的版本,然而日版的主角卻是雪、雷、雨、風4個王子。日版發售后不久制作方東亞企劃就宣告破產,歐美版在本地化時不知道是心不在焉還是真沒注意到,高分榜前5名的名字 OTE、NKI、_PA、RAD、ISE 連起來實際上是本作的副標題“Otenki Paradise”(日版名為“おてんきパラダイス”,即“天氣樂園”)。
代表:SNK“合金彈頭”系列、HAL研究所《星之卡比彈珠臺》
“合金彈頭”不用多介紹了,這個系列作品的高分榜非常有意思,上面顯示的都是動物的名字。在初代高分榜末尾,本來插入了制作組Nazca Corperation的植入,后期Nazca被SNK收購后,就改為使用其他的動物名稱。
為何要用動物?可能是因為系列(前4作的)4位主角分別來自游隼、麻雀這兩支特種部隊;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開發組太熱愛大自然了。
HAL研究所的GB游戲《星之卡比彈珠臺》就更有意思了,高分榜預設的4個名字是來自《機動戰士高達0083:星塵的回憶》中機體的名稱:GP01 Zephyranthes、GP02 Physalis、GP03 Dendrobium和AGX-04 Gerbera Tetra。
這么梳理之下,我也不禁對這些費盡心思的制作組心生可憐。因為當年條件有限,許多游戲產品并不能傳達太多制作者的內心想法,尤其是街機游戲要為投幣率服務,更是一切以商業性為優先考慮,因而如今天一般個性鮮明的制作組們才往往在高分榜上打起了主意。
除了彩蛋之外,一些開發者選擇在代碼當中隱藏神秘信息,有的可能被愛好者從代碼中提取出來,有的或許直到現在都沒被人發現。幸虧有了高分榜,讓他們有可能擁有這樣一個可以展現自己個性、埋藏神秘訊息的小窗口,也算是他們繁重開發工作之外的一絲小確幸。
話說回來,連開發組都這么會取名字,下次去街機廳的話,一定要在Game Over了以后為自己取個有意思的名字呀!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