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境跌落。
4月15日,陰。
電話接通了。
陳鵬在家人面前仍裝作沒事。他不知該怎么開口。他不知該怎么告訴父母,自己的工作沒了。持續說了一個小時無關的話,直到手機上的時鐘從6跳到7,他才盡量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
“我畢業后要去的游戲部門被解散了?!?/p>
就像拳擊手打出一記試探性的刺拳,陳鵬在父母意識到他丟掉工作前切換了話題。對話重回安全區。沒有焦慮,只有嘮家常和生活的瑣碎。最后,陳鵬和父母告別,掛了電話。
5個月前,陳鵬收到了錄用信。待遇很高,是應屆生能拿到的最高薪酬。他迫不及待地跟父母打電話,主動提出每月從工資里拿出1萬幫家里還房貸。除去給父母的錢,月薪還剩下幾千塊,正好作為房租和生活費。
當時他感覺到父母的興奮。一家人都是內向的性格,聊天從不發表情。聽到消息后,母親發了個慶祝的表情包:一個小人拎起一面鑼,瘋狂地敲,背景里在放鞭炮。
還好,父母沒意識到他失業了。陳鵬掛掉電話后,既慶幸,又感到愧疚。
陳鵬是某大學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陳鵬非常喜歡游戲,也渴望進入游戲行業,“讓中國的游戲不要像現在這樣”。
幾年的求學沒有遇到多大波折。幾天前,畢業通知書已經由校長辦公室發出,將在一段時間后郵寄到他的手中。向公司提交畢業通知書是入職的最后一步。本來他只需要拿著畢業證,找到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簽訂勞動合同,就能成為正式員工。
拿到畢業通知書前,陳鵬只能和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三方協議并非勞動合同,但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三方協議的作用是,公司承諾為未拿到畢業通知書的學生預留工作崗位,學生也保證畢業后將赴崗位就職,學校則作為第三方見證人。三方協議和勞動合同有細節上的區別,但陳鵬已經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了。
陳鵬是去年10月敲定畢業后的去向的,一家準一線互聯網公司的游戲部門。他在7月份通過秋招進入公司實習,3個月的實習期后收到了錄用信。
陳鵬投遞的是設計師崗位,更具體來說,是游戲美術。實習期間,陳鵬的工作“比較多、比較雜”。他告訴觸樂,包括人物設計、場景設計和UI制作等他都有參與。雖然只是一些細碎的工作,但同事和上司很看重他的能力,也認可他的工作成果。前輩稱贊他,“比其他人更厲害”,還有些同事夸張地說,他“簡直是天才”。
在陳鵬看來,這份工作完美符合預期——不錯的薪酬、實習期間相處融洽的同事、不加班,能保證自主學習的時間。他覺得與其到騰訊、網易等行業頭部當一枚螺絲釘,不如先在稍小的公司全面積累經驗。他還制定了長期計劃——積累工作經驗和產品成果,一兩年后再跳槽到待遇更優厚的公司。這個計劃看上去很好。
“但沒想到這份工作結束得這么快,還沒上班部門就沒了?!彼f。
得知部門解散的消息時,陳鵬正在學校食堂吃飯。飯吃到一半,手機上彈出一條消息。在畢業生交流群里,有一位和他在同一部門就職的學姐說,我們被拆組了。
“拆組”就是砍掉、裁員的意思。學姐補充說,她得到消息,部門可能要被解散了。陳鵬盯著手機,如墜冰窟。
“瞬間從一個完美開局變成了地獄開局?!标慁i說,“對我的打擊非常大。當然,我主要想的其實是怎么和爹媽交代這件事?!?/p>
第二天,陳鵬翻出了手機上幾乎所有認識的同事,詢問具體的情況。被問到的人有些驚訝,反問他,昨天才開完會,你的消息怎么會這么靈通?
一個星期后,人事部門聯系陳鵬,向他說明了公司對他的安排。原來的工作真的沒有了。
對陳鵬來說,向父母解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一方面,他辜負了父母的期待,畢竟丟掉了工作,父母不再和他提每月拿1萬塊還房貸的事;另一方面,他發現父母很難理解究竟發生了什么。那通電話后,陳鵬又試著和父母交流了幾次。陳鵬認為,失業不是他的責任,他根本不知道游戲部門會被拆。陳鵬告訴父母,他已經對未來做好了規劃,完整且詳細,無論是起點還是終點,都是最好的——只是現在全被打亂了。父母聽得半懂,口頭上說理解他,但每隔幾天,就會悄悄地往家庭群里轉發游戲公司的招聘信息。
“《上海游戲大廠校招HR,分享行業入職簡歷面試攻略??!》”
“《(干貨)揭秘游戲公司內幕!面試官竟喜歡聽故事?》”
“《游戲文案全攻略:想要入行?先看你夠不夠格!》”
陳鵬只能苦笑,他覺得父母如果真的信任他,就不會轉發這些沒用的推送了。
不只是陳鵬本應該去的那家公司,從去年8月起,大量游戲公司裁員、倒閉。根據媒體公開報道,騰訊、B站、字節、百度等多家互聯網公司的游戲部門均有裁員。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下旬至年底約5個月的時間里,共有1.4萬家游戲相關公司注銷。
很難說清楚具體的原因,但可以推斷的是,版號、疫情、經濟、行業形勢……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壓力最終傳遞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陳鵬所在的部門慘遭腰斬,實習期間認識的前輩,要么另謀出路,要么在公司的非游戲部門繼續就職。
公司向陳鵬提出兩種解決方案。方案A,把陳鵬轉入其他部門,調至平面美術崗位,不做游戲,但陳鵬還是有做游戲的強烈愿望的;方案B,推介陳鵬加入公司新成立的子公司,仍然是游戲崗位,但待遇大幅削減。
在陳鵬當時看來,兩種方案他都無法接受。
今年4月中旬,春招已經進入面試、筆試和簽訂三方協議的階段。陳鵬開始找新的工作。
陳鵬這一次求職的過程并不順利。困難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沒有崗位。
陳鵬投遞了超過100份簡歷。手機里的招聘軟件一共記錄了80份,另外幾十份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后,再通過郵件投遞的。大約有70份簡歷直接被用人單位篩除,30多家公司告訴他可以先聊,15家公司通過了他的面試,但最后,他沒有從任何一家公司拿到錄用信。
原因是這些公司根本不打算招聘。陳鵬說,秋招是在去年8月,那時廠商的招聘信息很詳細——是否需要實習、薪酬和待遇、具體的工作內容等等。春招時,信息全部被隱藏了,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崗位名字,上面標注兩字,“招聘”。陳鵬說:“好像捉迷藏一樣?!?/p>
也有的崗位直接消失了。陳鵬回憶,4月底他想要向《少女前線》的開發商散爆網絡投遞簡歷,可是他發現官網上已經沒有校招的通知了?!安簧賺徫灰呀洓]了,程序崗位還有,但整個美術都沒了?!标慁i告訴我,“他們好像在告訴你,我們已經不招應屆生了。你別來了?!?/p>
第二,錯過了時機。
陳鵬的簡歷非常優秀。作品集長達4頁,每一張都經過他仔細的排布,從人物設計、場景設計,再到UI設計,都有所涉及。他能做平面繪畫,也能制作三維模型。人物的三視圖旁邊寫滿了設計靈感,圖標附近用卡通字體標注了適用場景的說明。
陳鵬是學院的佼佼者,同學佩服他的能力,畢業設計中推選他為主策劃和主美術。他說自己是全學院美術硬實力的前5名,說完又有點不好意思地搖頭。4月中旬,得知部門被裁后,陳鵬雖然心急,也先花了一個月時間完善作品集。
即便如此,他還是失敗了。
今年的最佳就業期其實是去年秋招。當時游戲行業風平浪靜,公司的招聘和往年相比沒有明顯區別。陳鵬在秋招拿到了原先部門的實習通知,3個月的工作后,順利收到了錄用信。不過,春招的要求完全不同,優秀的簡歷也不再有競爭力。
陳鵬說,秋招時環境還好,有一位同學的簡歷做得非常粗糙,甚至缺乏基本信息,也很順利地被鷹角錄用。到了春招,精美的簡歷也很難讓人多瞧一眼了。
關于應屆生的畢業去向,根據陳鵬的統計,自己學校的某游戲專業一共有38人,其中保研5人,至少有9人計劃出國深造,7人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目前,大約還剩下一半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去向。
陳鵬告訴觸樂,校方重視就業率,甚至讓輔導員“旁敲側擊地打聽沒找到工作的同學”,勸告他們“不要在就業網的系統中填‘待就業’”,而是“改成自由職業”。陳鵬說,如果學生執意填寫“待就業”,輔導員就要求學生出具手寫的書面證明,聲明“選擇待就業是個人問題,與學校無關”。
陳鵬就讀的學院共開設了3門和游戲相關的專業。根據公開的報告,去年這個學院的就業率超過了60%。陳鵬說:“這個數字,我覺得是個明眼人都知道不對勁?!?/p>
官方的統計一定程度能說明問題。根據中國傳媒大學2021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去年這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共2255人,“直接工作”的畢業生為1109人。在這1109人中,“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的人數為204人,占比9.05%;“簽勞動合同形式就業”人數為54人,占比2.39%。這兩項更接近于一般意義上講的“就業”。除此之外,還有“科研助理、管理助理“(1人,占比0.04%)、自主創業(6人,占比0.27%)、其他錄用形式就業(207人,占比9.18%),以及占比28.25%,共637人的”自由職業“。根據報告說明,自由職業包括“自由撰稿人、自媒體、視頻制作、插畫制作”等工作,這些都被統計在就業率內。
換句話說,如果不算上“自由職業”,只有約五分之一的本科畢業生進入職場。
其他學校的數據也表明,至少藝術類院校的畢業生中存在大量的自由職業者。根據《中央美術學院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以自由職業(52.00%)為主”。而畢業生“以協議或合同形式就業”的比例僅占11.72%(簽就業協議形勢就業,2.87%;簽勞動合同形勢就業,8.85%)。校方在計算就業率時,自由職業者也被統計為已就業。
藝術類院校的畢業生從事自由職業確實有一定合理性,但其他渠道的就業率沒有想象中那么高,也是事實。
陳鵬已經不再投遞簡歷了。他知道找不到工作了,再投也只是白費力氣。
他接受了前公司的提議,到子公司的游戲崗位工作。因為子公司新成立,目前辦公地點未定,公司本身也沒有正式曝光,互聯網上幾乎檢索不到有關消息。
陳鵬很擔心新公司也撐不久,所以他小心地跟人事部門溝通,也保留了另外那份和游戲無關的平面美術崗位。萬一新公司出現變動,他也不至于徹底丟了工作。想想家庭的經濟壓力,可能做游戲也沒那么重要。
陳鵬有記筆記的習慣,他的手機里保存了一個文件夾,每當發生了重大的事,他就寫下感想。他相信總結經驗有助于應對下一次挑戰。求職受挫時,他連續記下幾條,都是大字號,粗體標注,像在沖自己吶喊。
“不能病急亂投醫!”
“千萬不要因為短期找不到工作,就壓低自己的身價!”
“時刻保持學習,保持自信,堅信只要能力強就會有人要!”
(應采訪對象要求,陳鵬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