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公私充電樁總數為261.7萬臺,同比增長70.1%。國元證券分析稱,在2030年1:1車樁比目標的約束下,預計2020年至2025年充電樁累計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億元。
這些數據進一步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將繼續擴大,充電樁市場也將迅速增長。此外,根據過去兩年充電焦慮報告的不斷增加,充電樁的庫存不應滿足需求。因此,充電樁運營商面臨著1000億元的市場,這是一個穩定的利潤。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業內人士指出,2014年,國家放開充電樁市場,大量私人資本涌入。到2017年,國內充電樁制造商和運營商已超過300家。然而,2018年,該行業開始重組,一些企業因資本鏈斷裂而退出。到2019年底,只剩下100多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以市場上最大的企業特別電話為例。根據2020年發布的財務報告,企業實現收入15.2億元,但沒有盈利,但凈虧損7770萬元。行業龍頭企業仍然如此,更不用說小企業了。
充電樁不容易賺錢,這與該行業的重資產屬性直接相關。充電站的總成本包括運營成本和工投資成本組成。前一項主要包括現場租金、運維成本,后一項包括充電樁、充電終端、充電模塊、電源接入、充電電纜等成本。據估計,建造一個有10-20個充電樁的中小型充電站需要數百萬元。早期投資較多,但經營收入來源單一。除了一定的政府補貼外,主要收入是充電費和服務費。這兩項費用一般受地方政府限價的控制,利潤率有限。一些企業承認,建立一個充電站可以在三到四年內收回成本是好的。如果經營條件不好,成本可能在10年或20年內無法收回。
事實上,經營不善并不是特例,而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許多企業陷入困境。經營不善的主要表現是充電樁利用率低。一些研究機構計算,典型的60kW直流樁和7kW交流樁需要達到8.29%和8.12%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然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國內充電補能行業的整體利用率僅為3%-5%,遠未達到平衡點的門檻。分析人士指出,充電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充電樁的性價比不高,難以形成與私人充電樁相比的優勢。以上海為例,家用私人樁的充電價格一般為0.3元/度,無停車費,而公共充電樁需要2元/度,城市停車費約為20元/小時。
此外,公共充電樁仍存在運營端效率不足的問題,影響用戶的充電體驗。一方面,早期公共充電樁企業搶占市場、補貼、倉促選址、不合理布局(許多充電站租金便宜,但遠離居民區、辦公區),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充電樁技術升級迅速,許多早期充電樁因無法使用而被大量廢棄,加上運營商降低成本,減少專業運維人員,導致充電樁加速老化、損壞。
許多行業表面上看起來很繁榮,但企業不賺錢,背后有市場競爭混亂、價格戰頻繁的原因。充電樁行業也是如此。充電樁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雖然它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它仍處于早期階段。許多資本賭注市場有著廣闊的未來前景,并不斷加入。越來越多的玩家,你爭奪我,跑馬圈地,價格戰必須開始。人們可以看到,許多城市的充電樁平臺以低價搶劫用戶,大降價、免費服務費、大折扣等促銷活動不斷進行。面對日益激烈的充電市場價格戰,一些運營商無法忍受。2021年8月,深圳40多家充電樁企業聯合寫信,向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組織投訴,希望政府規范行業市場,終止相當混亂的價格戰,使充電樁行業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雖然很少有充電樁企業賺錢,但該行業仍充滿期待。新能源汽車時代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正在增加,充電樁的數量和密度都將繼續增加,充電樁的利用率也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在未來兩三年內,充電樁行業將進一步重組,或迎來盈利的拐點。然而,一些業內人士提醒,整個行業仍處于風口,股息將在某一天到來,但股息不是雨和露水。在這個資產重的行業中,我們不僅要有力量,而且要有決心,而且要愿意努力工作,否則我們就不能玩得更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