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樁,還是先有車?
如果說充電樁是雞的話,電動汽車就是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同樣面臨著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行業中出現了兩類角色,一類是電動汽車廠商和第三方充電樁安裝公司,這類公司可以解決私人充電樁安裝問題。
盡管有專業公司可以安裝,但真正要想裝一個私人充電樁并不容易,還需要走一個復雜的流程:獲得物業許可證明——向當地電力公司提交報裝材料——約充電樁安裝公司上門勘查——電力公司現場驗收。
在這條冗長的流程中,兩個硬性條件卡掉了大部分想要安裝私人充電樁的人:有私人車位,物業公司允許。
據天津消費者協會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天津市使用私人充電樁的車主占比僅有29%,其中“無私家車位”、“社區物業不允許安裝”兩個因素導致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比例分別是51.2%、29.0%。
這也是為什么國內私人充電樁保有量不到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五分之一的原因。
另一類是公共充電樁運營方,除了寶馬、特斯拉等車廠自建公共充電樁外,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是公共充電樁建設運營主力軍。
充電接口不統一是當下公共充電樁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不少電動汽車車主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周末開車去近郊游玩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充電樁卻發現,和自己汽車的充電接口不匹配,無法進行充電。
一方面,國內充電樁整體建設數量在穩步增長,2021年同比增長達70%;另一方面,充電樁保有量、覆蓋范圍仍難以解決電動汽車出行中的電量焦慮問題。
千萬充電樁缺口
2022年1月10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實施意見,意見中指出:
對既有社區,社區管理單位要積極配合用戶安裝充電設施并提供必要協助,具備安裝條件的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電車位;
對新建社區,要確保固定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
到“十四五”末(2025年),充電基礎設施要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繼2020年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布后,這次,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問題再次被強調。
與燃油車基礎設施建設不同,在充電樁建設過程中,私人充電樁將成為主力,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建私樁流程繁雜,與物業溝通困難,致使私人充電樁在國內安裝量并沒有比公共充電樁多多少。
《意見》的發布或將改善以往私人充電樁建設困難、與物業溝通困難的問題。
其實不僅僅是國內,歐美對于充電樁的需求同樣強烈,根據安永一份報告中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35年,歐洲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億輛,為此還需要6500萬個配套充電樁(900萬個公共充電樁和5600萬個私人充電樁)。
顯然,作為電動汽車普及的配套設施,充電樁這只鐵公雞還需要繼續瘋跑幾年。